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马海燕)备受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让各方瞩目。
记者注意到,约5000字的公报全文59次提到“改革”,从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改革目标、改革路径、改革领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阐释。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告诉中新社记者,“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而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新提法,这为中国勾勒出清晰的改革思路和改革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洪大用也认为,从公报中可以看出,中国推进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路径更加注重整体配套和协调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有重点、分阶段进行。
全会指出,当前的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洪大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确重点、核心,才能让各方面的改革有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释放经济活力。
身为社会学者的洪大用尤其注意到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他认为,这意味着在社会领域更加强调改善民生,意味着农民将分享现代化成果,将有助于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让薛澜最重视的是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他认为这是中共内部惩治腐败的决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联想到近一年来落马的省部级高官达到11位,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反腐败决心让人震撼。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任之初提到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此次这句话不仅写进了公报,也给全党敲醒了警钟。薛澜认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才”才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才是廉政体系真正实现的保证。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薛澜表示,制度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将来的社会运行不会因为领导人和政府换届的改变而改变,成熟的制度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他也提醒,距离2020年只有7年,要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难度很大,时间非常紧迫。
薛澜认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新机构的成立都有助于改革蓝图的实现,而越来越深入的改革实践还将在实际行动中一步步展开,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完)
(原标题:全会公报59次谈“改革” 专家称绘新蓝图更重实践)